什么是“保姆式教育”?家长如何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
保姆式教育就是现在的父母吃个饭都恨不得嚼碎了喂给他们的孩子吃😂
走路怕摔着,学习怕累着,反正各种父母能想到为孩子做的事全都要做到,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等入了社会这不会那不会,活成了葛优瘫,不会孝顺父母,不会照顾幼小,因为他们是父母的宝贝,如何舍得?
我比较认同中西方相结合的教育,西方教育过于散养,中方教育过于包养。结合一下或许会有意外的效果😁
是什么?
保姆式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包办一切而使得孩子缺乏自主动手能力,对事物或某件事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
形成原因
一方面是大环境使然,如今的物质生活愈加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包容已然是一个大的环境下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是与父母的亲身经历有关,经历过的不好的事情想着让孩子不再经历,经历过得美好的事情想着让孩子能够享受。
怎么看
这个需要理性看待,他人怎么样很难得改变,这种情况下还是需要从自己做起,做好自己就行了,不必要去在乎他人是否被惯坏了,当然也可以通过自己去影响他人。
我认为保姆式教育就是对孩子过度保护导致其能力弱化的一种教育。如何做才能让家长走出保姆式教育的误区?我有三点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一、培而不养。意思是培训孩子的良好习惯,胜于对孩子的娇生惯养。如果说对孩子娇生惯养是授孩子以鱼,那么培训孩子的良好习惯则是授孩子以渔。鱼可以享用于一时,而渔则可以享受一辈子。在这方面我是有经验教训的。在经验方面,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按照“目标、计划、定时、效率、成就感”的培养模式,从上幼儿园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一直到孩子上大学读研究生,我没有为孩子的学习操过心,这得益于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教训方面,则是对孩子的社交习惯培养不够,致使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社交情商不够高。
二、保而不包。意思是可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但不可以大包大揽。书可以给孩子购买,但书必须要自己读懂;衣服可以添置,但洗衣服必须自己来。作为一种原则,即使高考期间,家长也不应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大包大揽。
三、放而不弃。意思是家长应该像放风筝一样让孩子放飞梦想,但始终有一根线牵在手里,不能让孩子信马由缰。越放养的孩子越成器,这是因为孩子面临陌生的环境,能力心态全面考验,技能经验全面提升。所以,家长不要怕孩子吃苦,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处理好放与管的关系,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是家长走出保姆式教育误区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大多数家庭都在实行“保姆式教育"尽管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家庭教育并不完整,能思考也能动手做事,是我们每个孩子都应做到的。
可是我们只要看到孩子的书包,我们瞬间就叹气加可怜了,现在的小学生书包重的孩子背不动,更不要说初中和高中了。小学生的作业量都大得惊人,根本就没有动手做家务的时间,另外双休日还要去补习班或兴趣班。
看着许多被书包压弯了背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减压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可是都是越来越重,越来越多。
当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时是应该做适当的家务,也可以锻炼孩子应变能力和反应能力。其实在陪读的道路中,作为家长我们又何尝不是每天生活在两难之中!
所谓“保姆式教育”,是指家长像保姆一样照顾孩子,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特指对孩子过度的进行看管,并加以干涉。
我们的教育一直被诟病了几十年,素质教育也提倡了很多年,然而现如今轰轰烈烈的辅导班证明了我们教育的失败,还需要有很长的路去走。
大学时候对门宿舍的是学工商管理的,有一个家里条件比较富裕,大一刚开学报道那天,那位同学的父母请了宿舍六个人吃饭,意思是让同宿舍的互相照顾一下,以后都是室友了……好景不长,一个月后,那位同学的母亲来学校看望他,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他母亲帮他洗了一上午的衣服,而他坐那玩了一上午的游戏……天知道高中初中这位同学也是这样过来的,难道有钱人的生活真不是我等可以体会的?再后来,某天早上,对门宿舍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原因是,该同学五点多在宿舍跑步锻炼身体,宿舍其他人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_→这可能就是保姆式教育带来的后遗症吧,同在一个宿舍,不知道照顾他人的感受,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