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赢球网

聚焦两会 |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云帆,缴翼飞 北京报道

曾凭借MDI等新材料工艺,打破海外化工巨头在新材料领域的高墙壁垒,始终将研发和创新作为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作为一家国企的万华化学却凭借极为纯粹的创新发展模式,获得了如今举足轻重的全球市场地位。

作为这家化工领军企业的代表人物,同样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结合他对当前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特点,关键领域卡脖子的难题,以及绿色环保等时代命题的洞察,提出了“加快人工智能化工行业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大生物医用材料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原材料国产化”,“加快推动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消费者人居环境安全”,以及“加快推动高质量住宅与超低能耗建筑建设,促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等建议。

聚焦两会 | 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全国两会期间,廖增太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访,透露了万华化学如何实践AI化工融合,以及AI+化工孵化,产生颠覆性创新的可能性。

AI能帮助化工行业获得颠覆性创新

此次两会期间廖增太提交的建议,包括推动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由***牵头建立数据标准组织,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工行业数据标准等,为行业基础大模型训练及智能化建设提供数据基础等。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工智能在化工行业典型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以及在国家层面制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包括完善并健全包括人才的留用政策,评价体系等。

对于该建议,廖增太表示,当前的化工行业已经不再是大众认识中的传统行业,而是当今前沿产品,新应用的基础。

“就像芯片行业一样,有了芯片行业的发展需求,才有对光刻胶、研磨液、研磨垫等新材料科学的发展需求。”廖增太举例称。

新事物、新应用的出现,衍生出从业者对新手段,新方法的求索。廖增太透露,在万华化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已经发现,AI与化工行业相结合能够发生优秀的“化学反应”。

“近年来,我们持续使用AI来进行***科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廖增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比如去年我们做的化学反应优化,如果按照正常实验,即便是模拟实验也得做数千次。人工智能并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通过大量的训练,反复的迭代,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实验数据海洋中找到我们需要的相关性。然后通过不断的优化,在成千上万个方案中推荐比较优秀的几个、十几个方案,然后再通过实验得到最优解。”

廖增太还以催化剂为例,解释了AI对化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催化剂的研发更偏向实证科学。过去我们都是靠着人工思考,思考之后合成,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通常实验耗时几周甚至几个月。同时,能产生催化反应的组合成千上万,难以穷尽。因此光靠人力是非常低效的。AI的加入可以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成倍地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廖增太预言,在AI和化工行业的高度融合下,其不仅能帮助研发节约时间与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未来化工行业的竞争力,实际也将与企业对AI的应用能力,包括大模型、小模型的构建能力成正比。

而从更高的层面上,廖增太认为,重视AI与化工的融合,可以帮助实现更具颠覆性的技术。

“如果重视,那么就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如果你不重视他,可能结果就是被淘汰。”廖增太表示。

科技创新要靠企业来落地

此次两会中,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各位代表委员关注的热词。廖增太也谈到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看法。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各类要素,其实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是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体现。如何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科技创新。”廖增太表示。

他提到,今年***工作报告中,在科技创新的部分提到了许多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内容。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开始从前沿创新的基础,开始逐渐向创新产业化落地的方向去迈进。

其中,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突出强化科技创新重要主体的提法,得到了廖增太的重点关注。

他表示,不管是什么科技创新,不管是概念创新还是理论创新,最终都要形成生产力。从科技创新到形成生产力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机构与高校或许要完成科技创新从“0到1”的过程,企业则需完成从“1到n”的过程,***也能通过提供便利和激励措施,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赵云帆,缴翼飞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iuwin333.com/post/506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