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人士到底有多风流?
魏晋风流是文化史上专有名词,也称作“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人们对当时风流人物的品评,从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品评。
01
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
魏晋名士不同于流俗,有独特的言谈举止。他们深深地影响着当时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为代表,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
02
驴鸣悼亡
曹魏名士王桀喜欢听驴叫,在他死后的葬礼上,当时的魏世子曹丕就对前来吊唁的一干大臣和王桀的生前好友们说:王桀喜欢驴鸣,我们一起来学驴叫,为他送行吧。
众客一起驴叫,以此来悼念王桀。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那时,无论是***还是民间,都推崇玄学即: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儒家教条思想在这一时期受到挑战,很多名人风流人士视传统儒家礼仪为无物,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提倡解放教条主义,活出真性情。
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拔脱俗、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东西。
第一阶层:以曹家和司马家为代表的***。
最有名的典故是在“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葬礼中,魏帝曹丕要求一起吊唁的文武百官学驴叫,只因为王粲生前最爱听驴叫。想想那个场面,葬礼在儒家教条中被高级重视,***都在痛哭流涕以表达哀思,可是***代表人却公然无视这肃穆端庄的氛围,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哀思---学驴叫,而且据推测,估计是曹丕先学驴叫,其后文武百官也一声接一声的叫起来。
司马昭也是玄学推崇者,很护玄学臣子,如阮籍。阮籍在其母丧期,仍然出席宴席并照样吃酒吃肉,这在儒家看来是大逆不道,有人参阮籍,可是司马昭却说,阮籍是有病在身,守丧时期喝酒吃肉是可以被原谅的。
阮籍母亲去世他并非不难过,相反,在母亲葬礼中还痛哭的吐过好几次血。在阮籍看来,亲情是人伦至亲,根本就不需要儒家的繁文缛节来证明是否孝顺,孝顺是出于真心,而不是出自礼仪。
第二阶层:以世家大族为代表的王家和谢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魏晋风流有很多种必杀技,有狂喝乱饮的,有***行走的,有***的,有长啸的,有太阳底下捉虱子的,有葬礼之上学驴叫的,有打铁的,有下棋的,有沉静如水的,有暴跳如雷的,有大方的,有吝啬的,有视死如归的,有贪财好色的,有追逐美色的,有当场耍流氓的,总之,魏晋时代是一个思想极其解放的时代,是一个传统价值观被解构的时代,是一代文人痛苦的时代,也是一代文人最自由的时代。
要说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有多么的风流,我们不妨从那个时代的天体运动开始。
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喜欢***,而且是公开的、毫无羞愧的、***的那种。
那么到底他们为何要***,难道仅仅是为了风流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请让好玩的国学慢慢道来。
在人类的礼仪之中,赤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是一种大羞耻,一般人都避之不及,除非是疯子,花痴和魏晋名士。
《世说新语》中的***行为可以分成三类。
一种是故意***来侮辱别人。不怕死的刺头祢衡就是如此,为了反对曹操让他做鼓吏并当场敲鼓的侮辱行为,将自己脱了个精光,跳着脚击鼓骂曹,体现了他人格独立不畏强权的精神,这属于政治上的***,偶尔为之倒也无妨。而且青史留名,历史上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指责。
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这些人对当时的司马朝廷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聚集到山阳一带(今河南新乡市辉县)的竹林里,把“玄学”和“老庄哲学”视作精神信仰,对酒当歌,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其中,山涛年龄最大,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这七人是非常有骨气的文人,个个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却又无法实现个人抱负,因此,表面上他们看起来潇洒放浪,但在精神上,却非常苦闷。
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尤其唐代大诗人对这七人非常崇拜,常常模仿他们。
他们究竟有多么风流?若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他们绝对是潮男,引领着时代风尚。
喝酒,酗酒,在酒精的***下,享受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他们常干的事,常常喝的摇摇晃晃,东倒西歪,醉眼朦胧。
他们还喜欢追求长生不老,喜欢一掷千金收集各种名贵药材,炼制各种药丸,有些药可能有毒,服用后甚至能让人产生幻觉,但他们喜欢这种***。
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喜欢袒胸露乳,喜欢无拘无束地在竹林游玩,玩到尽情处,还喜欢裸奔,在他们眼里,这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说到魏晋风流人士,我脑中首先涌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
记得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中对魏晋这样阐述——
魏晋,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一代英豪灰飞烟灭,明争暗斗政治倾轧,变成主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一批学识渊博潇洒绝伦的文人名士厌烦尘嚣,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执意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一番新气象。
对于风流的定义,冯友兰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说过,魏晋的“真名士自风流”中的风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具体的解释为:
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
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时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往日,他们那种不同流俗的作风,和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特别注重精神上的纯净。
魏晋名士普遍活得超脱,对功名富贵漠视,而且内心旷达,豪迈不羁,他们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