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消失了两个地名“樊城”、“襄樊”留下了“襄阳”,一个老地名在地理上是什么意义?
问这个问题的是个傻吊吧?樊城哪儿消失了?我现在住的就是樊城区!解放前叫襄阳,解放后襄城区和樊城区相隔一条汉江,市区只有两个区所以改为襄樊市!最后襄樊市区扩大,添加了一个襄州区!再叫襄樊就不合适了!所以又改回襄阳市了!
这些年湖北消失的可不止“樊城”和“襄樊”这两个地名,“荆沙市”和“江陵县”也属其列。也许是湖北三国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浓厚的原因吧,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句话,湖北的一些城市取名,也是合合分分。
“襄阳”和“樊城”都曾经是历史很悠久的地名,“襄阳”在周宣王时开始建制,已有2800年历史,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樊城”之名始于殷商时期,历史更为悠久。但就是这两张历史文化名片,在解放后的1950年,合而为一组建成为“襄樊市”。
在今天看来,更名为“襄樊市”严重缺乏文化传承理念,是非常失败的,如此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字,改了一个不伦不类、俗不可耐的新名字,让我们不得不认为,这次更名具有兼顾襄阳和樊城两地人们情绪之嫌。
“襄阳”二字的在中国历史上呈现度之高毋庸置疑了吧?连金庸都没有忘记这个地方,***《射雕英雄传》中浓墨重彩地写下“襄阳保卫战”一章,郭靖和黄蓉“守襄阳”成了***的***部分。正是本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套路,襄樊人发现了“襄阳”二字的价值所在,于是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周折,在2010年又把名字给改回来了,而且“樊城”这个古老的地名也没有丢下,设置“樊城区”。不仅如此,襄阳还大刀阔斧挖掘历史***,搞起了“卧龙古镇”(后因违建被拆),同边上的南阳发起“诸葛亮躬耕地争夺战”,甚至连金庸笔下的郭靖和黄蓉,这两个虚拟的人物也粉墨登场,为襄阳经济发展站台。
同样改名失败的,还有在本文开头提到的“荆沙市”。荆沙市其实就是“荆州县”、“沙市”和“江陵县”合并的产物。这个同样是不伦不类的名字只维持了两年就又改回“荆州市”了。“荆沙”哪有荆州和江陵叫得响?“关羽大意失荆州”、“得荆州者得天下”、“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样的俗语和诗句谁人不晓?可笑的是,1994年11月1日,《沙市日报》头版头条《荆州沙市合并 向大城市迈进——荆沙市昨日正式设立》的新闻,在该版面上还有不少公司企业祝贺,大有普天同庆的意思,真不知当时是怎么想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武昌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武汉市的事,这个就不提了,毕竟是省会城市,再怎么不济,武汉市还是能够叫得响的吧?否则的话,会不会又出现“武昌市”或者“汉口市”这样的字眼?
一个老地名,从地理意义上讲,消失了没有多大意义,但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去看,却意义重大,一个老地方承载的是一段深厚的历史记忆,它是一个城市成长和发展的脉络。
不知道为何有此一问。襄阳的历史沿革一直比较清楚。
自从西汉设置襄阳县以来,襄阳一直存在。或为襄阳县、或为府、或为市。襄阳与樊城合并称襄阳市后,襄阳县(襄阳区)也是存在的。
樊城做为一个城市存在,历史上相当悠久,至少在三国时代,樊城这个名称已经见于正史,樊城一带先后叫邓县、安养县等,但樊城做为一个城一直存在。现在仍然有一个区叫樊城区。
而襄樊这个名字,由襄阳、樊城两个名字合并而成,襄阳人一直觉得这次改名过于草率,所以才有改回襄阳这个名字的呼声。
应该说,只消失了一个地名——襄樊,而“樊城”依然存在。不过,作为赋有历史内涵和烙印的“地名”,今天所说的“襄阳”“樊城”,与历史上的“襄”“樊”两城,在地理区划和概念上,有所不同。
历史上的“襄阳”“樊城”,是隔江而峙的两个“城”。由于两城在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战略上唇齿相依,联系历来紧密。而“襄阳”一名,自汉先后置县、置郡(府),“襄阳”城均为郡府治所所在地。所以,作为“城”,“襄阳”“樊城”是隔江而治的两座城,作为行政区置,“樊城”是“襄阳”府(郡)所辖的一个城镇。
这种地理、历史关系,解放后将“襄阳”“樊城”两城合为“襄樊市”,其间区置多有调整,直至2010年再改“襄樊市”为“襄阳市”。更名后的襄阳市,行政区置大体相当于历史上“襄阳府”辖境,作为“城”的“襄阳”“樊城”均为“襄阳市”的一个区:城镇意义上的“襄阳”今天改为“襄城”区,而历史上的“襄阳城”,即今襄城区的“襄阳古城”,亦即金庸笔下的古“襄阳”,今天已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其实,改“襄樊”回“襄阳”,基本还原了历史原貌,便于“襄阳”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
恢复原来的名称而已,撤地设市前就叫襄阳地区、襄阳行署,设市才叫襄樊市。恢复了襄阳原称是民众的心愿,现在主城区仍设“樊城"、“襄城"两区,原襄阳县改为″襄州区",主城区还分出来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高新区"。问这个问题的人应该不是襄阳人吧?现在有喷子在黑襄阳改名,看看本帖再说话。